4006-998-758
3000+课程任你选择
彰显科技价值 :B端科技部门赋能业务与提效之道
研发学院 彰显科技价值 :B端科技部门赋能业务与提效之道
Jack Miao

在国内外各大技术峰会担任联席主席,技术委员成员和出品人;硅谷先进研发效能理念在国内的技术布道者,互联网行业研发效能提升领域的技术先行者;测试基础架构和测试中台建设的技术布道者与实践者;国内少数在互联网领域和传统软件领域都积累了大量一手成功经验的技术领头人,能够融汇贯通形成最佳企业级实施战略。

2020 年度IT图书最具影响力作者(与吴军同时获奖)

2020 IT技术领导力年度互联网行业测试领域技术专家

中国商业联合会 互联网应用技术委员会 智库专家

腾讯研究院 特约研究员

腾讯云最具价值专家TVP

阿里云最具价值专家MVP

华为云最具价值专家MVP

畅销书《测试工程师全栈技术进阶与实践》作者


查看老师详情
课程内容

课程目标

转变思维: 从“技术执行者”转变为“业务赋能者”和“价值共创者”。

掌握方法: 学习并掌握一套清晰讲述科技价值、量化科技贡献的方法论与工具。

拥抱前沿: 理解大模型等AI技术如何具体赋能业务场景,并能提出初步的赋能思路。

落地实践: 能够结合实际工作,产出属于自己的“科技价值故事”和“提效方案”。

课程大纲

模块一:思维转型 - 从成本中心到价值引擎

1.1 重新定义科技部门的角色与价值

讨论:我们为何常常被视为“成本中心”?瓶颈在哪里?

共识:科技的核心价值是“驱动业务增长”、“提升运营效率”、“优化用户体验”、“防范业务风险”。

目标:成为业务的战略合作伙伴,而不仅仅是需求实现方。

1.2 学会用业务的“语言”对话

关键概念对齐:了解业务关心的核心指标(如GMV、利润率、客户留存率、转化率、人效等)。

从“技术特性”到“业务好处”的翻译练习:不再讲“我们上了微服务”,而是讲“我们提升了系统稳定性,保障了大促期间零宕机,避免了千万级的损失”。

 

模块二:方法与实践 - 如何清晰讲述并量化科技价值

2.1 科技价值叙事框架

“STAR-R”模型: 结合科技工作特点升级STAR模型。

S( Situation): 当时的业务背景与挑战是什么?(如:客户投诉处理慢,人均日处理量低)

T(Task): 科技需要解决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如:构建一个智能客服系统以提升处理效率)

A(Action): 我们采取了哪些技术行动?(如:引入了NLP引擎、重构了工作流、集成了CRM系统)

R(Result): 带来了哪些可量化的业务结果?(如:投诉处理时效从2小时缩短至10分钟,人效提升300%)

-R(Return): 强调投资回报(ROI)和长期价值。(如:每年节省人力成本约XX万元,客户满意度评分提升15%)

2.2 科技提效的量化体系搭建

效率指标: 工时节省、流程耗时降低、自动化率、故障恢复时长(MTTR)、发布频率等。

质量指标: 系统可用性、线上缺陷率、业务准确性提升、安全漏洞减少。

业务指标: 直接关联业务成果(如:因推荐系统优化带来的GMV提升%、因风控系统迭代带来的坏账率降低%)。

工具: 如何建立基线(Baseline)进行前后对比?如何设计A/B测试来衡量技术改动的纯粹影响?

 

模块三:前沿赋能 - 大模型如何成为价值实现的加速器

3.1 大模型赋能业务的核心逻辑

不是炫技,而是解題:大模型是工具,核心是解决业务痛点。

三大赋能方向:信息处理提效(阅读、摘要、撰写)、知识管理与应用(问答、培训、决策支持)、流程自动化与智能化(智能客服、代码生成、数据分析)。

3.2 典型业务场景的价值呈现案例

场景一:销售与客户成功提效

行动:搭建基于大模型的销售助手(自动生成客户画像、撰写个性化邮件、准备会谈提纲)。

价值讲述:“将销售从重复性文书工作中解放出来,日均有效客户沟通量提升50%。”

场景二:运营与客服智能化

行动:部署智能客服和运营内容生成工具(自动处理80%常见问答、生成营销文案和活动策划案)。

价值讲述:“客服人力成本下降40%,同时实现7x24小时在线服务,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5%。”

场景三:内部研发与知识管理

行动:引入代码助手和企业知识库问答机器人(自动生成代码片段、注释、单元测试;员工随时查询公司制度、项目文档)。

价值讲述:“工程师编码效率提升20%,新员工入职培训周期缩短30%,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决策失误。”

 

模块四:技术洞察与科技赋能实务

技术洞察方法论:“五看”工具与应用

l  技术洞察的第一性原理

l  看趋势:宏观环境与技术生命周期分析

l  看市场:客户需求与未来场景分析

l  看竞争:对手技术布局与标杆研究

l  看自身:技术资产与能力差距分析

l  看机会:技术组合与战略控制点识别

技术洞察的七个核心方向

l   基础理论研究进展洞察

l   关键技术突破与成熟度洞察

l   产品应用与解决方案趋势洞察

l   LLM的颠覆性创新

l   LLM加持下的SWOT分析

l   平台与架构演进方向洞察

l   技术替代与颠覆性风险洞察

l   技术标准与专利生态洞察

构建与技术洞察匹配的技术生态

l   内外部技术资源扫描

l   外部技术资源扫描与合作伙伴识别

l   基于技术洞察的生态合作策略

l   避免技术创新上“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从技术洞察到技术规划的解码与落地

l   技术战略制定:明确方向与战略控制点

l   技术路标规划:定义关键里程碑与试错节奏

l   重大项目定义:将战略转化为具体技术研发项目

l   快速试错模式的最佳实践

l   野战军 VS 正规军

 





返回上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