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大纲
导入:分析问题的思维模式
1.透视大脑思考模式系统
2.明确问题的定义
3.理性思考公式
1)What?发生了什么事?
——要求澄清解释状况(SA状况分析)
2)Why?为什么发生的?
——因果思考(CA原因分析)
3)How?我们该怎么办?
——必须做出的某种选择(DA决策分析)
4)What if?有何风险?前景如何?
——观察未来评估风险和机会(PA前景分析)
第一部分:状况分析(情景判断)
1.抽丝剥茧:复杂问题拆解出关键事项
当前状况VS未来可能发生状况
当事人VS利益相关人
显性事件VS隐性事件
2.判断排序:根据严重性、紧迫性和发展性排列优先级顺序
严重性:人、事、物的影响程度
紧迫性:从时间维度判断高、中、低
发展性:面向未来的考虑,如果不做将会…
3.规划分析:由当前状况分析出下一步的行动及思考
下一步思考:针对当前问题的下一步目的/计划
下一步行动:谁来做?何时做?具体行动安排
沙盘案例:纸箱破洞状况如何分析
课堂练习:副行长的烦恼(请学员运用状况分析化繁为简,排列关键事项)
第二部分:原因分析(探究根因)
1.描述问题:界定问题并做客观描述
问题的定义:理想状态与实际状态的差
格式塔效应:大脑自动补充,用主观想法代替不完整信息
描述问题公式:TEP=时段+事件+程度
2.可能起因:关注差异与变化
观察到的事实:尽可能详细客观的描述现象事实
合理事实:符合科学常识,合理而有逻辑的事实
差异与变化:通过比较观察事实与合理事实之间的差异/变化寻找线索
3.评估起因:理论评估+实验验证
理论评估:如果***是真正的原因,它如何解释is/is not之间的关系
实验验证:通过真实环境的测试,验证假设来确定真正的原因
案例分析:手机公司的新机型
课堂练习:航空公司的红斑危机(请学员运用原因分析找到可能的起因,为进一步确定真因提供理论基础)
第三部分:决策分析(科学筛选)
1.决策目的:说明决策要达到的结果
决策目标:通过科学决策找到最合理的方案
明确目的:找出必备性目标Must和愿望性目标Want
1)利益:我们要实现的利益和价值有哪些?
2)资源:我们能运用或节省的资源有哪些?
3)限制:有哪些“红线”条件构成限制因素?
设置权重:为愿望性目标设置权重
2.评估方案:直观量化比较备选方案
删除方案:用必备性目标筛除可选方案
比较方案:用愿望性目标比较可选方案
评分计算:通过权重与评分计算总分,高分者胜出
3.评估优化:评估风险,进一步优化方案
评估风险:对选出的方案进行评估
1)评估方案的可能不利后果有哪些?
2)这些不利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
优化方案:对方案中的不利后果进行预防/支援,使方案趋于完美
课堂演练:请学员角色扮演不同决策者
案例分析:公司火灾后的处理方案选择(请学员运用决策分析找到最佳方案)
第四部分:前景分析(预测未来)
1.预测风险/机会:对方案进行合理推测
陈述行动:讲清楚行动与目的并对其进行合理预测
可能原因:导致发生该风险/机会背后的原因有哪些
概率影响:发生的概率多大?风险/机会影响等级如何?
2.应对措施:机会要促进,风险要规避
促进机会: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可以提高机会发生概率,扩大效果
规避风险: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可以降低风险发生概率,降低伤害
3.应变措施:设置启动机制,预备应变方案
启动机制:当应对措施失效时,开启预备方案
1)设定启动信号/标准
2)所有人同步接收到信号
备用方案:风险补救,机会利用
案例分析:韩国代表团来访(请学员运用前景分析找到其中的风险与机会,并作出相应的措施)
角色扮演:银行劫匪(风险分析)VS 嘉宾男2号(机会分析)
实战应用:
综合案例分析:服务器市场的难题
通过模拟不同岗位角色,处理目前遇到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