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深入理解用户,才能够真正洞察痛点,把握用户体验设计的关键。如何才能真正与用户共情、提升用户体验呢?终极答案源于社会学、心理学,只能深入理解、有效应用这些底层原理与逻辑,才能够真正实现以用户为中心。
本课程将基于社会学、人格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以及认知心理学的基础原理,辅之大量实践案例经验,针对用户研究和体验设计两个主题进入深入阐述,以帮助学员达到学习致用的效果。
一、用户研究主题
要充分理解用户、与用户共情,需要系统地理解用户的价值观及成因、核心行为的行为倾向及成因。
用户的价值观:包括用户的生活现状与期望、消费观、审美观、科技观等主题
用户行为倾向:包括动机倾向、选择倾向、功能倾向、质量倾向、购买路径等主题
二、体验设计主题
产品要让用户第一次使用时,就有熟悉感,易于理解、易于上手,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就应该遵循用户的“行动模型”来设计产品。
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经历七步:明确目标(想干什么)、明确意图(如何实现)、确定行动内容(怎么做)、执行动作(按照做)、感知状态(动作对吗)、解释状态(行动内容对吗)、评估结果(达成目标了吗)
用户从“意图”到“行动内容”,是以自己经验系统中的概念模型为指导的,产品应该尽量遵循该模型来设计。
从“行动内容”到“执行动作”,产品应该利用用户经验系统中的预设功能来提供有效线索;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尽可能利用一些限制因素来减少甚至避免用户出错。
产品应该针对用户针对“动作对吗?”、“行动内容对吗?”、“达成目标了吗?”三项评估,提供可视化、匹配性、易理解的三级反馈。
课程收益
课程第一天聚焦于如何由表及里、由果到因地深入理解用户。一天的Workshop,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使学员能够:
用原生家庭理论、进化心理学理论解读用户的价值观成因,并透过生活、工作、社交和兴趣爱好,理解用户的现状与期望。
能够使用合适的模型对用户的消费观、品牌观、科技观、审美观进行结构化呈现。
能够根据产品方向,选择合适的核心行为进行研究,针对不同的核心行为倾向进行提炼,从而对用户进行分层。
能够阐述基于大数据对用户进行数字化画像的基本策略,并能够使用移情图等工具对用户进行可视化呈现。
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给出目标用户选择的建议。
课程第二天聚焦于如何提升产品的整体易用性,让用户对产品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能够轻松上手、自如地驾驭产品。一天的Workshop,将通过大量的案例学习,使学员能够:
用案例解释用户与产品交互的思维过程——七步行动模型,陈述执行鸿沟、评估鸿沟两类经典的体验障碍产生的主要原因。
用案例解释什么是用户的概念模型(即心智模型),以及如何利用它提升用户体验。
用案例解释如何通过预设功能等可视化线索,帮助用户避免出现执行鸿沟。
用案例解释如何通过限制因素等辅助手段,避免用户出现错操作。
用案例解释如何对用户的行动、结果、效果提供可视化的反馈,以及如何做到匹配、可理解,从而避免用户出现评估鸿沟。
能够综合应用以上原理,对产品体验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的修改意见。
课程大纲
1.理解用户[3Hour]
1.1 技能准备[2Hour]
用户研究的基本法则
基本法则:成长经历成就价值观,价值观促发行为倾向
原生价值观源于原生家庭:人格心理学
成长价值观源于成长经历:进化心理学
(通过案例故事理解用户差异的根本原因,掌握用户研究的指导思想)
用户的现状与期望
第一人生:生活、工作、社交
第二人生:兴趣、爱好
期望人生:超我引领
(通过案例故事理解如何立体刻画一个用户的生活现状与期望)
用户的价值观解读
消费观:罗兰贝格模型、VALS模型
品牌观:认识、认知、认同、认购
科技观:鸿沟模型
审美观:五觉六感模型、马氏四层次
(通过案例故事理解各种价值观的经典模型,并学习正确的应用方式)
1.2实战演练:用户解读[1Hour]
初轮实战,逐一对各小组进行答疑、协助部分小组呈现,集中讲解典型的共性问题完善实战结果
(以某个用户为原型,基于前面的结构对用户进行深入的解读)
2. 用户分析与画像[3Hour]
2.1 技能准备[1.7Hour]
分类用户(用户分层)
市场细分:麦肯锡客户细分法、人口统计分布法
用户分层:行为倾向划分法(选择行为、动机行为、功能行为、质量行为)
基于大数据的用户画像
(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理解如何对个人用户进行分类,以及基于大数据的分类思路)
选择目标用户
容量导向
竞争导向
资源导向
(讲解 如何选择目标客户、种子用户,制定相应的用户策略。)
目标用户画像
移情分析
Profile、外号法
(讲解如何通过移情分析来完成用户画像,并采用Profile或外号来呈现画像的结果。)
2.2 实战示范[0.3Hour]
目标用户分析任务板讲解
案例演示
(基于《目标用户分析任务板》、结合具体的案例演示该任务的执行过程。)
2.3 实战演练:目标用户细分[1Hour]
初轮实战,逐一对各小组进行答疑、协助
部分小组呈现,集中讲解典型的共性问题
完善实战结果
(以各小组的产品方向为例,基于《目标用户分析任务板》完成目标用户分析,明确用户策略)
第二天:心理学驱动的用户体验设计
1. 课程导入[1Hour]
1.1 课程导入:回放《心理学驱动的产品设计》视频
1.2概念回顾:七步行动模型
回顾七步行动模型
确定目标:我们期望发生的事情(Want);
明确意图:预期需要选择的行动(What);
动作内容:具体的行动内容和顺序(How);
动作执行:每步行动的执行(Do);
感知外部世界状态:每步行动的执行反馈(Do);
解释外部世界状态:行动内容和顺序的结果反馈(What& How);
评估结果:目标和行动结果的评估,行动效果反馈(Want)
(通过日常案例演示,让学员进一步对行动模型的理解)
七步行动模型还原竞赛
每位学员将打乱的模型卡牌进行顺序还原行动模型。
每位学员将打乱的动作卡牌按行动模型顺序一一对应。
2. 深入理解[2Hour]
2.1 核心知识:六大体验要素
心理学模型11:执行鸿沟
概念模型:减少学习成本
预设功能:给出操作线索
限制因素:防止用户出错
(通过产品案例分析,让学员能够理解并识别执行鸿沟的三大障碍)
心理学模型111:评估鸿沟
动作反馈:需要反馈可视化、匹配、易理解,便于感知外部世界状态。
结果反馈:需要反馈可视化、匹配、易理解,便于解释外部世界状态。
效果反馈:需要反馈可视化、匹配、易理解,便于评估结果和目标的差距。
(通过产品案例讲解,让学员能够理解并识别评估鸿沟的三大障碍)
2.2案例分析
案例卡牌识别
对卡牌的案例进行分析,识别使用了哪些体验要素
□概念模型 □预设功能 □限制因素
□动作反馈 □结果反馈 □效果反馈
a)互联网APP(部分案例)
b)智能硬件、消费电器(部分案例)
判断体验要素做得好不好。
对做得不好的给出优化方案。
小组PK
每小组按顺序,各分析一张案例
分析到位,直接得分
分析不到位,其他小组挑战,挑战成功的小组得分
多次循环,直到所有案例卡牌都分析完毕
(通过一组案例,深入理解六大体验要素)
2.3学员总结
(各小组用自己的语言,来对六大体验要素进行回顾,确保大家充分理解)
3.尝试应用[3Hour]
3.1 产品体验评估
明确用户角色:体验因人而异,要有的放矢。
梳理行动步骤:根据使用场景,按照行动模型梳理行动步骤。
执行鸿沟检查:
概念模型是否清晰匹配
预设功能是否明显有效
限制因素是否有针对性
评估鸿沟检查:
是否针对执行评估作了反馈
是否针对结果评估作了反馈
是否针对效果评估作了反馈
(让学员能够理解利用七步行动模型、六大体验要素进行体验评估的过程,总结出体验评估结果以及优化方案,学会如何应用这些原理)
3.2真实产品演练
小组根据应用卡牌的指引,完成真实产品的体验评估。
小组依次陈述评估结果及优化方案
讲师评选优胜组
讲师评选“金点子”
(让学员能够根据应用卡的指引,尝试应用七步行动模型、六大体验要素完成真实产品的体验评估)
3.3总结收获
学员用总结卡牌来评估自己掌握情况,真正学懂会用。
教练答疑,帮助学员解决在应用过程中的实际疑问。
带走全套卡牌,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温故知新。
(让学员能够听懂会用,真正做到学以致用)